2016年8月26日 星期五

The Black Prism簡介與讀後小感

Goodreads上這本書的評分: 4.23 /5.0
Fantasy Book Review上這本書的評分: 9.3 /10
Amazon上這本書的評分: 4.4 /5.0

這本書的作者是Brent Weeks,
他也是著名的The Night Angel三部曲的作者。
之前看過當中的第一部The Way of Shadows (中譯本: 黯影之途),
或許因為The Way of Shadows是作者初試啼聲的作品,
總讓我感覺讀起來有點不順,
在一些寫作細節上有點點粗糙,
讓我想看第二部的動力不是很高...
才會想說先看看他第二系列的作品,
網路上普遍評價認為他第二系列作品進步很多。

這本書Black Prism為他第二系列Lightbringer的第一本,
在寫作手法上可明顯感覺到整體比The Way of Shadows成熟洗鍊很多,
這一系列目前打算出五本,
第四本即將在這個月底出版。
目前自己正在啃他的第二部Blinding Knife。

書中所建構的架空世界是以一個有趣的魔法設定為核心發展出來的,
這個魔法設定作者花相當多的心思去建構,
有一定的複雜性,需要花點篇幅說明一下,

以在書中第九章的時候作者所嘗試解釋的例子說明,一根蠟燭燃燒時,
具體有型的蠟燭將會轉化為無形的光與能量,
而所謂的魔法,就是將無型的光與色彩逆向轉化為有型物質luxin,
這個物質可以被施法者瞬間型塑成各種形狀,
像是刀劍,槍砲,船,階梯,房屋,甚至是鎧甲等等。

而這個魔法過程在書中被稱為draft

而不同顏色的光所轉化出來的物質特性將會不同,
舉例來說,藍色的物質具有堅硬的特徵,
綠色的光化物質具有韌性,

書中的光設定不只是可見光,
還包含了一般肉眼看不到的紅外光與紫外光。

這種draft能力並不是人人都有的,
常常都是靠著血統遺傳的,
那些少數具有draft能力的人,
對於可以進行draft的色彩也有一定的限制,
有些人只可draft一種顏色,
有些人兩種以上,
但都需要周遭有相應顏色的光與有色物質才行,

而具有能力draft全部光譜的人就是Prism,
而他另外與其他人不同的地方,
Prism有能力直接從太陽光中直接分光,
也就是說,只要有太陽光,
他就能夠draft所有色彩的物質,
這樣的人被認定為世界的統治者,
一般狀況一個世代只會有一個Prism,

而整本書的架空世界即是以這個魔法設定為中心建構發展

這本書是以第三人稱視角轉換進行寫作,
主要進行視角的角色有作為Prism的Gavin,Gavin的私生子Kip,
比Kip年紀稍長兩歲的青梅竹馬的Liv,
以及身為Prism保鑣blackguards一員的Karris,她也是Gavin的前未婚妻。

這四個人都能draft

這四個人的人物塑造對我而言還算成功,
我個人有一點感覺Karris的刻劃還可稍微加強一些,
而在主觀上,我比較喜歡Gavin以及Kip這兩個角色,

本書在人物描述上細膩且恰到好處,
情節的節奏也有足夠的開展與鋪陳,
在這兩方面拿捏的相當平衡,
不會像Robin作品那般細描人物情感,導致情節節奏慢,
也不會像Sanderson的許多作品那樣為了情節節奏的緊湊,而犧牲情感刻劃,

在情節的鋪陳過程中,從頭到尾隨處可見作者的伏筆與情節轉折,
並不會像Sanderson一般喜歡把精采安排藏到最後以致有時讓小說前半略顯枯燥,
然而Black Prism這樣按步調平衡展開的鋪陳手法,
也致使在書中結局時失去一個有力具有爆炸性的結尾,
感覺第一本書讀完時,沒有一個明顯結局的感覺,
劇情似乎直接延展到第二部的開頭。
很明顯作者的寫作計畫便是要寫多部大頭書,
伏筆與情節鋪展似乎是以整系列作品進行安排。

這樣的一種安排,讓我不太抓的到第一本書的情節主軸,
許多的事件、情節、伏筆都在第一本書逐漸的開展與醞釀,
作為一系列作品的首部,我能說這本書算是做了不錯的開頭,
會讓人想繼續讀下去。

這部分跟他寫The Way of Shadow有點明顯不同。
The Way雖然是三部曲的第一部,
但它仍有自己的一個明顯收尾。
這特徵似乎在很多奇幻作家的第一本作品中挺常見的。
可能是想根據讀者迴響再決定是否繼續寫第二部?!

整體對我而言,
Weeks的這本Black Prism,
這本書不管人物刻畫,情節鋪陳等各方面雖然不到耀眼、
能跟我產生強烈共鳴的地步,
但我個人覺得全方面都有在水準之上,
推薦大家試試看。







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迷霧系列#6 Shadows of Self 讀後小感 (微雷)

Goodreads評分: 4.30 /5

從這本書出版時便買了這本書,一直到最近才拿起來看。看完後有主觀覺得略微小失望。或許是自己對Sanderson的作品有點麻木了。

由於Sanderson出書相當快,現已作品不少,之前有好陣子一直讀他的作品,當時覺得這樣不太行,都快被他給洗腦了(XD),決定讓自己停一段時間看其他作者的作品,看一小圈後才回來繼續追他的作品。

這本書作為之前The Alloy of Law的續集,主要角色視角與The Alloy of Law相同:傳奇執法者Wax與他的小助手Wayne,以及成為警察的貴族私生女Marasi。在情節的主軸上與Wax的過去的經歷息息相關。然而與The Alloy of Law不同的是,作者在這本書上將情節與前系列迷霧之子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變形獸kandra等Sazed(Harmony)都有豐富的出場機會,並與情節發展緊扣在一起。在故事中的一項趣味,便是看著書中角色如何以神話,宗教般的言語談論著迷霧之子系列中的那些過去的事件。若沒有看過迷霧之子或是The Alloy of Law,我想這部作品將可能很難融入。

在情節的鋪成與轉折上相當不錯,在架構上相似於鋼鐵心三部曲與前作,像是剝洋蔥似的作情節推展,隨著劇情推移,一點一滴的鋪陳以及逐漸了解事件全貌,在劇情最後進展到事件核心時,會來個出乎意外的大轉折或是連環爆點。並在轉折之後迅速作結,讓人餘韻不已。這算是Sanderson的強項,也很有他個人風格。

然而可惜的是,自己其實看過Sanderson的作品也算不少,漸漸可以捉到他的套路,在讀到這本書的80%時,其實已經猜到結局的爆點了。但即使這樣,當實際讀到那些地方時,還是挺扎心的。

如果我們把奇幻小說也像是一般人對電影常做的二分法一般看這本書,這本書是一部精彩好萊塢式動作片,像是007或是不可能的任務一般,具有情節步調緊湊,精采結局轉折等等相似的優點。然而,這類型作品也有由此而生的缺點,就是人物刻劃不夠細膩,角色情感張力不足等問題。對我個人而言,我是比較喜歡看劇情片的那一類人。像是刺客系列那種風格我就很喜歡。

另一項很明顯感受到的落差,由於這本書作者幾乎把爆點都放到情節最後75% ; 故事的前50%,或許由於尚在鋪陳的關係,也或許因為許多設定都在The Alloy of Law都已介紹過,缺乏閱讀設定上的新鮮感,前半本書啃起來有點”辛苦"。這本書讀到一半時,自己心中為這本書打的分數是3顆星,整本讀完時,觀感上升不少。

個人評分:

情節安排: 4.5
情節鋪陳: 4
人物設定: 4
情感刻劃: 3

總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