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剛到美國,出乎意外地,本以為自己的生活將會像是電影想像的美國校園生活一般,卻差異不小。美國的校園電影,好像並沒有真實反映出現今大學校園裡隨處可見地大陸、印度等國際留學生的景象。
至少,在Purdue是如此。
來美國前,二十多年的年日雖是在離大陸只有一海之隔的台灣生長,但從小到大沒有認識任何大陸朋友。來到美國以後,前幾年參與華人教會,後來雖是轉到美國教會,但依然參與他們對大陸人的福音事工,這五年下來,算一算可能有認識幾百位大陸朋友了。從大學生、研究生、以及許多的訪問學者,各種背景的學生、學者皆有。雖都可說是知識分子的圈子,但我想從他們身上還是可以歸納出一些感受到的異同性,以及他們與台灣人之間的差異。我想,似乎該把中間的差異點好好寫寫,想要紀錄自己生命中的許多珍貴體驗、想要把這些難得經驗保留下來。
不過,政治、文化、社會等等的層面對我來說太困難,我想我還是從我比較熟悉一點的信仰開始吧。
不管是在華人教會、或是在之後的美國教會,自己都是在福音事工上有所投入,幾年下來,常常都會有討論信仰的機會,我第一直覺感到的便是,大陸人相對於台灣人而言,對信仰的接受度,開放的許多。
我想這可能與他們的無神論信仰破產有關係,好幾位來美國的訪問學者的決志者都有提到,對從小被教導的信仰價值感到失望,再加上大陸的社會環境不容許其他意識形態的信仰,造成人心的空虛,加上社會環境的不佳,使的他們來到美國以後,看到美國豐富的教會、基督教文化,社會的進步與福利,內心對於這一個新的價值體系欣賞羨慕所感受到巨大的落差感,很自然地就較能接受這個新的信仰。
反觀台灣人,在多元思維價值體系下成長,許多人的成長過程,隨著自己家庭、朋友、社會的影響,信仰的意識形態較為多元,與大陸不同的是,在台灣政府所宣導的價值體系,並沒有任何人放在心上,也不太具有影響力。台灣的社會環境,讓多數的台灣人的成長都能夠感覺不錯,順遂的生活,加上多元的信仰環境,讓台灣人對於基督教的信仰並無需要,也不感到新奇。
我想是這樣的原因,使得福音在台灣傳播困難。
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與這些大陸朋友談到信仰時,總是很容易地也聊到政治的話題上,畢竟,你也可以說,中共的政權本身便是一個無神論、唯物主義信仰濃厚的體制。相對地在台灣,信仰以及政治的話題,相似於美國,是有點敏感的。從這樣海峽兩岸人群對基督教信仰的接受程度與反應,其實可以呈現出兩岸相隔六十多年後,兩地雖然繼承了同源的歷史與語言,但也已經在許多層面,包含文化、思維、價值觀上有了一定程度上的差異。這也是個很有意思可以思考層面。希望之後自己也能夠好好把這些體會也紀錄下來。
在三種文化、與環境成長底下的人們,以及他們對基督教信仰的回應,在這樣三方面匯流下的衝擊,覺得自己也是擴展了眼界。美國是個基督教文化濃厚的社會,許多的思維以及社會的價值其實是可以溯源於基督信仰的內涵,包含著一些對人的尊重以及人權的重視,以及他們社會的許多體制背後的價值觀,當然,近年來的美國是有點漸漸偏離他們的根基,相對於台灣,其實是有點落後美國的,我是指在基督教信仰的深度上,感覺上還沒有像是美國社會以及教會對聖經的思維那麼廣泛的滲透進生活中,當然,這不代表著他們對聖經的熟悉程度比華人教會好,而是他們的基督教文化以及教會傳統是比起華人教會更深植於信徒們的思維以及生活的傳承中,這是指著價值觀的層面,可以說,平均而言,他們的價值觀是更符合聖經的,但這不代表平均而言,他們比華人更讀得懂聖經、更了解神學。當然,這裡我指的是平信徒,並不是說神學院裡的神學研究。
當然,台灣,或者說華人教會,也是應該有自己的一套表述基督教信仰的方式,當然信仰的根基是相同的,但是華人的文化詮釋下的基督信仰,我相信是可以在某些層面上,可以與西方發展的基督信仰文化有相輔相成的地方。畢竟,上帝是相當豐富的,而祂的豐富性,也是在各個文化的族群當中呈現出來,我相信,在各個不同文化呈現出來的基督教信仰樣式,彼此激盪交流下的火花,才是真正更靠近上帝豐富本性的實質。
在我的感覺中,台灣在宣教上的困境可以說是與美國相似的,在多元思維以及後現代思維的影響衝擊下,人們對絕對真理的不在乎,對生命意義的無感,從小便生長在多元的宗教環境中,對於宗教,對於基督教,許多人既不好奇也不感需要,造就了現在信仰冷淡氛圍,並且台灣的基督徒其實還是相當少數的一群人,在面對基督教信仰的理解以及實踐上,我主觀覺得還是不如美國的豐富以及深刻。而對於大陸,其實是與台灣教會相近的,或者可以說,是稍微再保守傾向基要一點的。而在美國所接觸過的一些華人教會,不管是台灣或是大陸群體的教會,其實感覺很少與美國教會間有多的交流,在對信仰的理解與實踐上,感覺好像是把教會從大陸(或台灣)原封不動地搬到美國,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典型華人教會的風格與特色。當然,我這樣體會的樣本還是來自於我在兩地所讀過的關於信仰的書,以及我所接觸的人有關。
從美國回來後,也有些想法,想讓自己趁著剛回來還在適應台灣、尋求未來的階段,趁著這個機會到各個教會看看,稍微了解一下台灣教會的現況,到處接觸、碰碰各種不同於自己所了解校園體系的各個基督徒們。期待好好觀察一下,思索一下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將來,自己的角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